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亲自挑了四位未来领导人,王洪文就是其中之一。你说王洪文吧,原本只是个工厂管安全的,他到底是怎么入了毛主席的眼,一下子飞黄腾达的?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纳闷的。
但其实,王洪文这个名字对不少人来说并不陌生。记得1973年,他被提名为中央副主席那会儿,有个上将直接就在现场跟他杠上了。说起来,那位敢作敢为的上将究竟是何方神圣呢?
【王洪文在上海扎根】
1934年12月,王洪文在长春市边上一个叫开源屯的地方呱呱坠地。打小开始记事起,他爸王国胜就老跟他说,盼着他以后能有出息。受老爸的影响,王洪文心里头一直有股子拼劲儿,不想比别人差。
王洪文来到这个世界时,东北已经被日本鬼子霸占了三年多,当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。王洪文他们家也不例外,生活条件特别差,经常连饭都吃不饱。
王洪文七岁那会儿,村里件稍好点的家庭都送孩子去念书了。可王洪文呢,不但读不上书,还得靠干活贴补家用。就这么个七岁的小娃,唯一能做的赚钱活儿就是放猪。
王洪文的姨妈嫁到了一个挺有钱的人家,所以他跑去那边帮忙养猪。靠着这层亲戚的关系,王洪文在那儿没受过啥委屈,也没人给他脸色看,而且还能在那儿蹭饭吃,顺便赚点外快。
不过,王洪文打小就体会到了老百姓日子的不容易。他瞅见姨妈家的娃能开开心心地上学,而自己呢,只能跑去放猪。这种心里头不是滋味的感觉,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慢慢长了起来。
有一回,王洪文实在忍不住,就凑过去瞧他们在那儿读书。结果,他姨家的表哥笑话他说:“你一个养猪的,能看明白这些吗?还是赶紧回去伺候猪去吧!”这话让王洪文心里特别不是滋味,但也算是给了他一股子间接的动力。
后来,他参了军,在那之后,他逮着机会就拼命学认字、看书。
1945年,抗日战争打完胜仗那会儿,王洪文已经11岁了,他懂事了不少,对国民党的军队特别看不惯。到了1948年,长春解放了,王洪文一家从心底里为人民解放军叫好,这让他心里也萌生了想去当兵的想法。他跟爸妈说了这心思,爸妈都挺支持他去参军的。
那时候,王洪文才14岁,年纪太小,没法去当兵,只能留在家里帮忙干活。转眼到了1950年,朝鲜战争打响了,王洪文的机会终于来了。1951年,朝鲜那边的战况越来越紧张,前线非常缺人。中央军委决定,在东北直接招兵,简单训练后,就让他们作为志愿军的增援部队去朝鲜打仗。
王洪文得知长春那边正在招兵买马,他二话不说,直接跑去长春把名给报了。等回到家,他才跟爸妈提起这事儿。
老爸听后心里乐开了花,他开心的是,王家总算有人能去当解放军战士了。但另一方面,他心里也犯嘀咕,儿子这一去朝鲜战场,说不定就再也回不来了。
不过,老爸最终还是狠下心,支持王洪文去参军。于是乎,王洪文怀揣着老爸的盼望踏进了部队。因为他年纪轻轻的,脑子又转得快,部队就安排他做了通信兵。在朝鲜战场上,炮声隆隆,十几岁的王洪文靠着自己的聪明劲儿,硬是在战场上撑了下来,还圆满完成了任务。
朝鲜战争局势平稳后,志愿军打算搞个乐队,挑了些年轻娃娃去学,王洪文就在这里面。到了那,王洪文学习劲头可足了,啥学习材料都抢着看,遇到不明白的就找那些有文化的人问个明白。
之后,领导发现王洪文表现挺出色,就让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没多久,他就升为了军官。
1956年那会儿,王洪文从部队复员后,就被安排到了挺大的一个厂——上海国棉十七厂,那里头有好几万工人呢。他一开始干的是保全的活儿,后来慢慢升为了保卫科的干事。并且,他还在那儿的托儿所找了个保育员对象,两人结了婚。这样一来,王洪文就在上海安了家。
尽管那时候的王洪文还没展现出啥大野心,但他心里头对自己从军官变成保全工这事挺憋屈的。所以,他技术也没好好学,直接就说自己不想靠手艺吃饭,而是想吃政治这碗饭。
经济不景气那会儿,王洪文被打发到崇明岛去务农,大伙儿都说他:做事慢悠悠,倒是打鸟、钓鱼、捉螃蟹的一把好手。后来调到了保卫科,他老爱顺手牵羊拿厂里的东西,结果四清运动时,他成了厂里的重点审查对象,当着大家的面丢了脸。
等他后来一路高升,飞黄腾达时,也曾眉飞色舞地跟兄弟们讲:“想想当年,要是真提拔我当科长,我哪敢折腾啊?不折腾,能有现在这出息吗?”
那次事情过后,王洪文清楚了自己的本事,心里头更飘飘然了。
【王洪文受到毛主席成接班人】
毛主席觉得,苏联那边赫鲁晓夫的出现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斯大林在挑接班人这事儿上没办好,所以他对接班人的挑选特别上心。毛主席先后考虑过三位接班人,头一个是刘少奇,接着是林彪,这事儿还在九大党章里头给写明了。
林彪逃跑后,毛泽东心里挺不是滋味,但他还是得琢磨谁来接他的班。琢磨来琢磨去,毛主席最后把眼光放到了王洪文身上。
说实话,王洪文在上海再出名,原本也轮不到他让毛主席注意到,但没想到,命运却给他开了扇窗。
1967年7月份,按照周恩来的计划,毛泽东到了上海。那时候,王洪文已经指挥30万工人把造反组织给解散了。晚上,毛主席亲自去外滩看了看那些工人,他觉得上海的工人造反派力量大得很,能掌控大局,心里特别高兴。
他跟张春桥讲,打算重新组建上海的民兵队伍,打算让十万工人拿起武器。张春桥心里明白,毛主席这是打算倚重上海的工人兄弟们。于是,他就把王洪文引荐给了毛主席。毛主席一听王洪文那些革命往事,立马来了兴趣。
1968年国庆那天,王洪文带着上海代表团的身份,跑到北京来参加庆典,还住进了中南海。没想到,到了晚上,毛主席竟然只叫了他一个人去见面。
看游行队伍时,张春桥带着王洪文进了天安门城楼那个专门给贵宾用的房间。一进门,他俩就看见毛主席正坐在屋子中间的大沙发上。这时候,张春桥很自觉地往旁边站了站,没往前凑。王洪文呢,他直接走到毛主席面前敬了个礼。毛主席见状,就把王洪文介绍给了坐在自己旁边的林彪。
后来,毛主席关心地问起了王洪文家里的情况,还有他后来是怎么去参军的。紧接着,又问:“你现在是在工厂做事呢,还是在工总司那边忙?”王洪文回答说,他现在主要在上海市革委会,同时也管着工总司的活儿,每周还会抽时间去工厂里参加劳动。
毛主席对他的工作特别认可,满意地点头说,千万别离了劳动和群众。这次聊过后,王洪文在毛主席心里留下了挺深的印象,主要是因为他啥活儿都干过,工农兵的经验都有,经历挺全的。
国庆观礼活动结束后,王洪文留在了北京,准备参加紧接着要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扩大会议。在那次会议上,毛主席当面给了他很大的肯定。
闭幕式那会儿,也顺便提了下王洪文,这就能瞧出毛主席挺看重他的。张春桥一看这情形,立马动手改了上海革委会的排名,把王洪文放到了张春桥和姚文元后头,成了第三号人物。
准备召开党的九大期间,王洪文成了上海筹备组的其中一个头目,他还代表上海代表团,在九大上亮了相。
1969年4月13号那天下午,在各大区组长的碰头会上,毛主席连着三次点到王洪文,还跟他聊了几句。
4月14号那天,王洪文站出来代表全国的工人说话。他心里清楚,这可是在毛主席眼皮子底下露脸的大好时机。所以,他催着徐景贤快点给他起草发言稿,又叫上张、姚两个人,让他们帮忙一块儿琢磨、修改。
后来,他又跑到大会的小卖铺,挑了条黑色的涤纶长裤,搭上新买的上衣,这么一穿,自己看起来就更像个干活的工人了。
这次讲话过后,第二天的大公报上,让人意外的是,王洪文的名字竟跟毛主席、林彪等中央大领导列在了一块儿,而且他的照片还被摆在了报纸最抢眼的地方。
王洪文渐渐入了毛主席的眼,特别是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之后,他赢得了毛主席更多的信赖。
他跑到北京,听毛主席的安排,专门负责处理上海那边的林彪案子。那时候,毛主席正琢磨着挑谁当接班人呢。虽然跟王洪文见过几次,但对他的本事心里还是犯嘀咕。所以,毛主席打算先把王洪文调到身边,好好瞧瞧他的能耐。
【王洪文提名,遭到上将怒怼】
1971年的某一天,毛主席跟张春桥他们聊完工作上的事儿,突然问起:“王洪文那家伙,写文章咋样?”张春桥一听,心里头直犯嘀咕,但还是赶紧回了话:“王洪文嘛,勉强能凑合写写,不过跟姚文元比起来,那可是差了一大截。”
回到屋里头,张春桥心里琢磨着,毛主席是不是对王洪文挺上心的?没过几天,这事儿还真就应验了,毛主席专门细问了王洪文的一大堆事儿。没多久,毛主席就说,想让王洪文上北京去进修学习。
1972年9月份,王洪文接到去北京学习的任务,张春桥随后给他打了个电话,跟他说得把上海那边的工作交接好,再带上些衣物和生活必需品,还可以带上个秘书帮忙。因为接下来他得在上海那边先过渡一阵。
那时候,王洪文压根儿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来北京,心里头还嘀咕着不敢问张春桥。接完电话,他二话不说,立马动手打包行李。
9月7号那天,王洪文抵达了北京,跟张春桥、姚文元住在了一块儿。上面给他的任务是,一边跟着周总理干活,一边抽空学习。没过多久,中央办公厅就给他送来了好多书,都是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还有毛主席的经典著作,让他好好学习。
毛主席始终特别留心王洪文的情况。等他稳定下来后,接连几天都找他聊天。聊聊他的过往经历,抛出一系列问题,让王洪文回答,并听听他的想法和见解。这其实就是在对王洪文进行了解和考验。
后来,毛主席亲自领着王洪文,参与了中央政治局等小范围的会议,就连那些特别机密的会议,也会叫上王洪文,让他参与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。
王洪文做事挺细致,也尽力按照上面的指示行事。为了提升他的知识水平,特意把萧木调来北京给他当指导老师。
但王洪文从政时间毕竟不长,缺乏资历背景,这不是单纯经验少的问题,而是毛主席难以通过资历来判断王洪文的真实才干和为人。因此,毛主席心里对他还是存有疑虑。
在北京待的这些日子里,王洪文天天就是埋头学习,感觉憋得慌。他不太适应中央的办事方式,于是给马天水打了个电话,抱怨说自己太孤单了,有时候一整天都在开会,真想早点回上海去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张春桥跟毛主席说了王洪文心里头惦记着回上海这事儿。
毛主席微微一笑,心里的话儿就说了出来:
他咋就想着回上海呢?我本来还想推荐他做副主席呢!但话说回来,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,还没拿到政治局去商量,你可千万别往外说,也别让王洪文知道了。
张春桥一听说这事儿,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。想他一个堂堂大人物,位置竟然被一个保卫科的小干部给占了,这让他实在是不痛快。但他转念一想,王洪文那家伙还在自己这一边呢,谅他也翻不出啥大浪,终归还是得听自己的。
练了一段时间后,毛主席觉得时候差不多了。所以1973年5月,中共中央开了个会,是周恩来主持的,主要是商量第十次党代会怎么准备。周恩来在会上说,按照毛主席的想法,政治局打算把王洪文调到中央来,让他参与政治局的事务。
此外,咱们商量了一下,决定让王洪文来领头党章修改小组的工作,而张春桥和姚文元呢,他们就负责把中共“十大”的政治报告给写出来。
毛主席的这个提议,却让不少人心里有了疙瘩。
周恩来传达了毛主席想让王洪文做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想法后,李先念他们那些政治局委员一个个都闷声不响,谁也不表态。张春桥和姚文元见大家都没动静,心里也犯嘀咕,不敢轻易开口,整个场面尴尬得要命。
就在这时,许世友上将挺身而出,表达了他的不同意见。他直言不讳地说:“副主席有一个就足够了。”他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,就是反对让王洪文担任副主席。
许世友接着开口:“王洪文这家伙,既没经验也没本事,他凭啥能当上副主席呢?”这话也是大家伙儿心底的想法。王洪文站在台上,一脸茫然,不知所措,脸上显得有些尴尬。
张春桥站在台下,心里琢磨着怎么上去把场面给稳住,于是开口劝说起来:
许将军,人们常说,时代变了,英雄豪杰辈出,各有各的辉煌时刻。洪文这家伙,还不到四十岁呢,就已经坐上了副主席的位置,真是个了不起的年轻人。咱们国家有这样的年轻人才,理应感到开心才是,您说是吧?
许世友压根儿不瞧张春桥那一套,直接把他也怼了回去:“老张,你算哪根葱!你没上过战场,没流过一滴血,整天就拿根破笔瞎晃悠,靠拍马屁才爬到今天这位置。别以为戴个眼镜,我就把你当学问人。谁不清楚啊,你来延安前,那可是国民党那边的!”
许世友对张春桥早就不顺眼了,他那一通发言,让在场的大家心里头都挺痛快。
张春桥一被惹毛,就顾不上那么多了,立马起身,直接朝许世友开骂。这时候的王洪文,就像是被晾在一边的小角色,特别尴尬。就在这时,周总理出面了,把紧张的气氛给平息了下来。
尽管如此,毛主席还是没采纳大家的想法,坚持要让王洪文当中央副主席。王洪文呢,也不谦虚,直接就接受了,一跃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。就这样,王洪文在中国历史上突然冒了出来,迅速站到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,成了仅次于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大人物。
仅仅过了三年时间,王洪文就栽了跟头,被关进了监狱,彻底离开了政治圈。这就像他当初莫名其妙地冒出来,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一样。
鼎合网配资-专业配资开户-最新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第一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